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皮薄馅多 FACTOR V.A.M超轻碟刹公路车试骑
在上周,小编已经与大家分享了FACTOR V.A.M超轻碟刹公路车的媒体试骑活动,看过的车友们已知V.A.M并不是O2的后继车型,而是定位高于O2的新车型,类似R5与RCA的关系。
现在小编就来与大家具体分析一下V.A.M基于O2,进行了哪些改进。
O2 DISC那个直接沿用圈刹版叉肩造型会使得叉肩非常厚,从而增加车头高度。碟刹版V.A.M对此作出了改进,所以叉肩是个改动比较明显的地方,较薄的叉肩才是一辆碟刹公路车该有的样子,而且还可以减轻重量。
随着叉肩变薄,后方与头管的整合式设计也随之变薄,“微整合”叉肩并不像O2那般明显。
后刹入线孔的位置移到了头管上,与SLR01比较相似。圈刹版车架没什么问题,碟刹版的油管则需要一个大角度折弯进入下管了。头管使用了上1-1/8、下1-3/8英寸的小锥形规格,并搭配CeramicSpeed的碗组轴承来降低重量。
头管上方使用与叉肩相同的“微整合”风格。提供5mm和20mm两款碗组盖,以适应不同的Fitting需求。高碗组盖还使用碳纤维材质来降低重量。碗组盖搭配异型垫圈以及一个特殊的超薄垫圈来无缝贴合Black Inc一体把。
入线口使用了新的模块化止栓设计,试骑车均搭载eTAP无线变速套件,所以都使用一个尼龙盖子封闭入线孔。
▲V.A.M三个大字是车架为数不多的涂装
下管也经过“微整形”,改为使用有棱有角的方管,并且管径略有降低。
相比O2那粗壮的五通区域,V.A.M的五通的尺寸和形状经过重新设计和优化,每种尺寸都使用特定的碳纤维层叠来最大化刚性和骑行质量。“瘦身”后的五通造型看起来更立体。五通制式则沿用了BBRIGHT规格。
五通下方过线座也变为平整的全封闭式。新的不锈钢保护贴使车架免受链条划伤。
▲立管下部使用了类似Canyon Ultimate的异型设计
▲后下叉的管径也有所降低
三通部位保留了与相同圆座管+隐藏座管夹设计,后上叉与立管的接合位变得更宽,带来更大的轮胎间隙。V.A.M最大可以兼容30mm轮胎(实际测量宽度)。红色的“三道杠”则是V.A.M的标识。
▲后上叉变得更加纤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舒适性。
▲车架几也何经过小幅度修改,49码不会像之前O2那样过于激进
华球还提供“解刨”了的车架,让大家了解V.A.M达成超轻重量的秘密。首先,车架使用了更纤薄的TeXtreme碳纤维和来自Nippon Graphite的沥青基硼纤维搭配标准的东丽碳纤维,使用更复杂的成型技术,以实现管壁纤薄平滑以及最大限度强化碳压层。某行业人士看到后表示非常羡慕这款车架的材料预算,可谓不计成本。
据称,FACTOR收购了台湾某代工厂,成立Factor Carbon Lab™,V.A.M就是实验室的第一个作品。
车架内管的TeXtreme碳纤维纹路清晰可见。不知道是FACTOR低调还是TeXtreme碳纤维的特性适合铺设在底层?
▲V.A.M使用了新的成型技术,内壁十分光滑平整
三通位置以及立管内使用3K碳布补强。展具要是能把后上叉切掉一小段让大家看下内部管壁就好了。
车架的管壁非常薄,FARTOR并没有说如此纤薄的上管不能坐,手动滑稽。
华球的V.A.M DEMO BIKE在搭配FACTOR旗下Black Inc的轮组和操控组件就已经达到5.97kg的重量。
把组使用了旧款的一体把,而不是车架标配的新款一体把,算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地方。
坐垫是Selle Italia的全碳版SLR TEKNO FLOW,仅重110克,换个SLR C59的话还能抠出来50克。
▲SRAM RED eTAP AXS的牙盘还是带有功率计版本的哦!
SUMC的12速链条能比RED的FLATTOP链条轻上那么几克,不过小编觉得还是搭配FLATTOP链条比较完美。
▲后轮使用160mm碟片,如果换为140mm还能节省一定的重量
▲BLACK INC Thirty管胎版轮组以及Corsa Speed管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漂亮的碳纹,以前瑞克多和TMR也有,很喜欢
+1
12bmc的大黑车都有这个纹路,现在也还有
+1
12TCR真香!捷安特业界良心!
+1
13购车请出门右转找宏协~
+1
13整车战斗色??!
+1
1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