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毒舌车手戴珞:困局与机遇,挑战与担当(上)
沉淀了好久,终于决定要动手整理这样一篇东西。作为一个兴趣广泛又喜欢折腾的人,有时候会觉得奇怪,自己为何会在自行车这项运动中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思来想去,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因为热爱!自二十五年前学会骑车以来,骑过的车有几辆?骑过的里程有多少?摔倒过多少次?这些问题我都已无法回答。甚至到目前为止,我连自己曾经参加过的自行车比赛的场次,也已经很难数清了。很庆幸,几年来,身边的车友换了一拨又一拨,自己的爱车添了一辆又一辆,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从未改变。
有人说,在任何一个行当里只要能认真待上五年,就算是专家了。我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在某个圈子里混得越久,就越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八卦,亦或是困局。从我开始参与到自行车比赛的那天起,身边总会不断地有人在抱怨中国自行车运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是一个小众偏门项目的自行车运动,却犹如一盘相当大的棋局,在发展中逐渐困住了自身发展的脚步。
老生常谈的困局:体制与发展
体制围城
很多人戏称中国的体育体制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很少能够真正的进入到城里去,更不要说有多么了解。而城里面的人呢?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
废话咱还是不要多说,就国内的自行车运动,尤其是我个人参与最多的公路自行车项目,来谈谈这几年的亲眼所见所闻所感吧!据我所知,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在专业队呆过一天的纯业余车手当中,既参加过国内大大小小的业余赛事,又参加过国家体制内的专业赛事,还在参加过UCI的职业赛事的车手人数不会超过两位数。
是的,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像这样不知死活的折腾过,但是其他几位兄弟都是比较低调的人,即使被坑了,嘴里也不说。但是我知道他们心中的苦,我也知道他们对于自行车运动的热爱与我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这些也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从不后悔。
那么这里就要引出一个问题了,为何中国的业余自行车爱好者没有机会参加‘专业赛’和‘职业赛’呢?
由此这么一问,咱们文中的第一个令人尴尬的事件就要出现了。2015年一群热爱自行车运动的大学生组队去韩国参加亚洲大学生锦标赛,在组委会要求出示UCI车手执照的时候全体被问傻。因为UCI执照这东西他们压根就没见过,有些孩子甚至都没听说过。然而跟他们同场竞技的那些来自韩国、日本、蒙古等亚洲邻国的车手们不仅拥有大学生身份,同时也是UCI注册的职业车手,很多都参加过 环兰卡威、环青海湖这样亚洲顶级的赛事。这种经验和实力上的差距,给参加该项赛事的中国大学生车手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最终比赛过程中的完赛者都寥寥无几。
为什么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被认为是车手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会自然要申请获得的UCI执照,在中国变得如此神秘呢?因为在咱们国家,只有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有资格颁发该执照,然而他们并不针对咱大众颁发。
翻墙有感
不过若真想要获得该执照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但是你就必须找一个省级单位注册成为专业运动员。比如说我,就在2013年末就是找到了南方某个没有专业自行车队的省份帮我注册了他们省的运动员,然后通过赞助商们的合作,获得了2014年参加职业赛和之后参加体制内比赛的资格。
说到2014年应该是我这些年自行车竞赛生涯中战绩最辉煌的年份,我不仅获得了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方自行车联赛的单站胜利,还曾经穿上过这几大地方自行车联赛的领骑衫,最终包揽了这三座城市的冲刺王绿衫。这一年的夏天,我代表着当时所在的一支职业车队参加了亚洲顶级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第二赛段一度突围出大团拉开了不小的差距,混到了不少照片。
一名业余车手参加职业赛并不知死活的突围,在业内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记得那天有记者问我比赛时的感受,我说自己完成了骑车比赛以来的一大梦想!要知道,我在此之前的三年里每年夏天都会代表学校去参加环青海湖的大学生赛。每当我站在大学生赛领奖台上的时候,胸中总会涌起对更高级别赛场的向往,与其说这是梦想倒不如算作是人之常情。
下一篇:数字中的米兰-圣雷莫
在国内,只有“国家的”才是“专业的”;随着公路,山地两个全国联赛和其他业余赛事的发展,我相信不久将能打破这个格局
+1
13奶死
+1
12体制内的车手需要更多的比赛机会,得多露脸、多挣奖金,业余车手也有同场竞技的愿望,所以比赛就得专业组、业余精英组、业余大众组.....,要是专业的人数少,就混合到业余精英组,各排各组的名次
+1
14只要在天朝,牵扯到体制就有可能出现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篮协,宫指导现在还不能执掌国家队的教鞭。
+1
12中国的职业自行车队想要发展,第一步只能放弃战术安排,赢得国内外的关注,才能获得“国家之外”的赞助,而并非战术规划就能撑住的,致美-某恒翔车队面临现实即如此,李教练的规划莫又点不从长计议了
其实国内业余届更注重“明星”效应,在乎“光环”。对于各大企业来讲中国业余届这种现状也更有利于他们营销。打个比方国内来讲,这么多爱好者有谁能说出全运会自行车各个项目的前数三年的冠军?相比黄山赛,环千岛湖,环巢湖,广大骑友可能更了解后者的赛况。这样不是不好,只是在自行车运动发展初期是有利的,专业就是专业今后也可以职业化,业余的虽然实力不能比专业的,但是也能起的很好的宣传和鼓舞作用!
+1
12说白了,就是现在的专业队体制,限制了大众体育的发展
+1
12中国体制需要变革了.... 给戴同学点赞
+1
12中国体制需要变革了.... 给戴同学点赞
+1
1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