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爬升9000米的法国骑游(1)垃圾箱清理出来的缘分
664公里,爬升海拔9000米,11个沙发冲浪(Couchsurfing)/热水澡(Warmshowers)经停点。我们从法国中部的小村庄Champagne-le-sec出发,翻越法国中央高原,抵达阿黛诗雪山自然公园。
提到法国,我们都知道巴黎的香榭丽舍、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波尔多的葡萄酒、拥有尼斯和戛纳的蓝色海岸。但是,有人提过法国中央高原吗?我们以为法式风情尽是优雅纤细。什么?法国还有壮丽的火山、雪山和大峡谷?老实说,我和Øivind在出发前也是一无所知,因为这些地方,甚至有些法国人都没去过。
法国中央高原在法语里是Massif Central,位于法国中部偏东南,面积8万6千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法国国土6分之一。包括了一个国家公园(塞文山脉国家公园Cévennes),和至少六个地区公园(利木赞千牛山地区公园Millevaches en Limousin、奥维尔涅火山公园Volcans d’Auvergne、阿黛诗雪山公园Monts d’Ardèche、利佛大-佛黑地区公园Livradois-Forez、皮拉特地区公园Pilat及大喀斯地区公园Grands-Causses)。
著名的温泉城维希(Vichy)和圣地亚哥朝圣路线起点之一的勒皮昂韦莱(Le Puy-en-Velay)都坐落在这里。这里也是法国气候差别最大的地区,虽然连在一起都是高地,但是景色、植被、放养的动物和产的奶酪都不同。我们出发前在平原乡村过着小家碧玉的生活,一进山区,日大雨大风大坡大,连眼角的笑纹都给晒出tan line。
因为是轻装的bikepacking,不是touring,我们没有带任何露营装备,计划是在沙发冲浪和专门接待骑友的热水澡网站上找住宿。我们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重塑了对法国的印象。
▲堪塔尔火山区,五月还有积雪,山上风很大,植物匍匐生长
▲阿黛诗雪山地区公园,在卢瓦河源头远眺塞文山脉国家公园
▲阿黛诗大峡谷,沿着峡谷里的阿黛诗河可划皮划艇30多公里,两岸景色无敌
车上的挂件加上两个背包就是全部行李,冬夏衣服都在这里。三个月下来最大的感触是,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物质的东西。
出发当天是五一劳动节,计划骑程80公里,到一个叫圣朱尼安(Saint Junien,以手工皮手套出名)的市镇。出发前一晚我们吃了一顿大餐,法式生蚝+英式鱼派+有机山羊奶酪(没错,在法国,奶酪算是饭后点心),以为卡路里能维持到第二天。结果上路不久肠子就悔青了。
“节日”,在中国可以出门逛街,在法国呢?意味着所有的地方都关门!12点至14点,法国人要吃午饭,面包店的人也不例外。我俩都快饿晕了。身上只有一根西葫芦,一把樱桃番茄和几颗阿拉伯枣。虽然不抱希望,但饥饿能使鬼推磨,我们还是硬着头皮用谷歌翻译问一位大妈哪里有开着的餐馆。
大妈用一连串法语单词加手语给我们比划了半天就关门进屋了。我们不确定她指的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正要放弃时,门又开了,大妈的丈夫拿着半截新鲜面包走了出来!
大叔尝试跟我们唠家常,听说Øivind是挪威人,高兴地说自己的儿子现正在挪威念书。
▲吃饱饭来爬坡
我们到圣朱尼安时已是傍晚7点。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城居然有阿拉伯烤肉店(Kebab),而且还在营业中。Kebab在法国相当于兰州拉面,稍大一点的城市都有,性价比在快餐餐馆里是最高的。明知接待我们的沙发客已经准备了晚餐,但是为了避免一到人家里就露出饿狼般的食相,我们决定还是先在烤肉店吃点“前菜”。这也成了之后一直被我们提起的“最好吃”的阿拉伯肉夹馍,不是因为味道特别好,而是因为我们特别饿!
从圣朱尼安到利摩时(Limoges)的途中,我们参观了二战中奥拉杜尔大屠杀的遗址:格拉纳河畔奥拉杜尔(Oradour-sur-Glane)。这村子的命运真是不能更悲惨。
首先它被误以为是韦勒河畔奥拉杜尔(Oradour-sur-Vayres)。大家都叫奥拉杜尔,但是靠的不是同一条河啊喂!纳粹为了报复法国抵抗组织抓了一名德国军官,枪击并烧死村里所有男人(包括6个骑单车路过的村外人,就像我们),把女人和孩子关进教堂放火焚烧。
只有6人幸存,其中一个是从教堂里逃脱的唯一一个女性,当被质问为什么她逃了出来,却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教堂里时,她回答:需要有人活着告诉全世界这里发生了什么。墓地有许多出生日期不同,但是死亡日期相同的墓碑。两口小小的透明棺材,装着焚烧后破碎的骨头。历史的比照,让我们庆幸此时此刻可以自由地把控自己的命运。
事发当天是1944年6月10日,正值初夏好时节。难以想象,在一个风轻气爽的日子里突然面对死亡,是一种怎样惊悚的生命体验。
为了纪念这个悲惨的事件,法国人保留了村子被毁时的样子,路上还能看到当年的电车轨道和电线杆,新的村子建在了遗址边上。
利摩时是是法国瓷都,也是中央高原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他两个为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和圣埃蒂安Saint-étienne),城里有不少瓷器店。一进城就有长长的上下坡。比起瓷器,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当地的周六集市。有了之前的教训,我们在集市上狠狠地填饱了肚子,又买了奶酪、面包和水果做口粮。
法国很少有菜市场,一般都是大型超市。如果想买本地新鲜农产品,周末和周间集市是最好的去处(各地集市时间不同,最好提前网上搜索)。第一次在集市上见到穿着破毛衣、瘦黑瘦黑、胡子拉渣、脸上皱纹深浅不一的农夫时,我们还以为是酒鬼。去的集市多了,才知道这是经过风吹日晒的“天气脸”(weathered face)。
周六的利摩时集市很朴实,商品没有华丽的包装或文艺气的招牌。由于地理条件的恩(xian)赐(zhi),农业一直是中央高原的支柱产业,这里的务农人口大大超过法国平均水平,法国人称这里是真正的“乡下”。也因为地方穷,房价地价便宜,而且可以买到小块的地,很多人到这里开自己的农场。其中有很多是放弃了城市生活,想到乡村建立乌托邦的年轻人。
接下来的路上,我们遇到越来越多在这一地区实践有机农业和永续农业(permaculture)的人。虽然生活忙碌辛苦,但是他们比我见过的许多人都要快乐。
在利摩时的集市上,有个年轻人卖自家农场产的奶酪、酸酵面包(sourdough bread)和精酿啤酒。
接下来我们要住的就是一个农夫家。说起来也是缘分,我在沙发冲浪上给François发信时,邮件直接进了他的垃圾箱。但是好巧不巧他刚好查垃圾箱,偶然看到我的邮件。
据他说,他一年最多也就查两次垃圾邮件。多亏他的“多此一举”,让我们有机会见面。他住在利木赞(Limousin)地区一个只有六座房子的小村庄,门牌号是5。本来是村里最后一座房,后来搬来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叔,开始修葺他家隔壁一间废弃的老屋。现在这间屋子已经种满花花草草,可以住人,他又开始修谷仓给他的母亲住。我们到的那天,大叔正在慢条斯理地砌围墙。
利木赞大部分地区海拔350米上下,在中央高原里算矮子,但已经曲线毕露。这一地区盛产橡木,人头马白兰地一百多年来都在用利木赞橡木制成的酿酒桶。路上我们见到不少萌出境界的棕色大牛,也是利木赞的特产、法国产量第二的肉牛——利木赞牛(Limousine)。
利木赞牛是我们见过最好奇的牛!一见停车就一窝蜂地挤过来盯着人看。走的时候我们跟它们打趣说“再见,但愿不是在餐桌上见”,结果一语成谶,晚餐就见上了面 [手动捂脸]。
▲每头牛的发型都不一样,不知道是哪个Tony老师设计的
温度骤降,傍晚时分已经降到10度以下。我们又冷又饿,奋力爬到达距目的地两公里的坡。我们后来才知道,那几天法国记录到了4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五月早晨。François贴心地提前烧了一炉旺火,他的女朋友Laetitia带着女儿特地从利摩时开车来见我们。Laetitia是法语老师,因为利摩时的中国学生多,她因此几次到中国公干,给François带回中国的香料。
François喜欢下厨,但遇到陌生香料不敢乱用,见到我赶紧问是什么东西。我一看,原来是花椒。他还是个日本迷,家里到处都是他在日本旅游搜回来的地图、海报和宣传单。厕所正对的马桶墙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日本汉字,连拍照也喜欢摆V。
料理能力超强的François谦称自己第一次做牛肉,味道实在太好。Øivind不断给自己塞土豆,生怕自己把肉都吃光,不给别人留一口。
乡下的法国人喜欢养鸡,一来有鲜蛋吃,二来可以消化家里的厨余,是一种很健康有机的生活方式。鸡能走地,也很开心。François家的鸡是他的好朋友,会骑到他肩膀上。
François的大棚,要吃什么都是现掰,第二天晚上他给我们做味增汤,就从地里拔了几棵日本白萝卜。
在François家第一次喝到Verveine,这是法国人喜欢的植物茶,清爽可口。见我喜欢,临走前他还特地送了我一袋。
François曾经是一个热衷于通宵达旦、锐舞派对的护士。后来跟随一位英国园艺师学农,现在专职培育种苗,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的女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喜欢上他,肯定是跟他在集市里被各种花草攒绕,显得清新脱俗、气味芬芳有关。
聊开之后,我们才知道他们俩在做一件很不寻常的事:研究圣经旧约故事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把他们的研究发现拍成一系列活泼俏皮的视频在油管上分享。为此他们采访专业学者,精读旧约,写脚本。我一看,一集脚本有几十页长,完全不是讲笑而已。
每年初春是François最忙的时候,要确保不同的花苗、菜苗喝饱水睡好觉换好盆,好光鲜亮丽地入住到不同人家的花园。他每周在不同的集市摆摊。我们在的那个周末,恰好是当地一年一度的春日集市。我们兴致勃勃地帮他到集市上吆喝,结果当天早上冷出边际,集市上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冻僵的农夫在互相帮衬对方的生意。
集市上有一个卖山羊奶酪的农夫,我酷爱山羊奶酪,因此在他的摊前流连了好一会,从奶酪慢慢聊到他的人生。Thibault说自己到过中国三个月,在云南徒步了好几星期,最后从新西兰搭顺风帆船回家。
他原来是IT工程师,环球旅行几年回到法国,发现自己不想再朝九晚五。他和同为工程师的女友,决定下乡开农场。两人在三十多家农场考察实践之后,最后选择在利木赞开始新生活,现在他们已经有两个娃。
“自从搬到乡下,我们一直都很开心。”Thibault说这话时,眼角的鱼尾纹都在跳舞。“不过现在讲英文的机会不多,看来要把沙发冲浪重新用起来。”相谈甚欢之下,我一掏腰包,跟他买了10几欧的奶酪(10欧是我一天的伙食预算呐)。正要走,他突然又掏出好几块奶酪包好,说送给我。他乡遇知己,真是无比感动!
程序员出身的Thibault做的山羊奶酪是我见过的最美腻的奶酪了!舍不得吃那种……
因为没生意,François决定提前收摊去攀岩!他对攀岩简直痴迷,恨不得把育苗之外的时间都用来爬石头,还计划在自家的有200年历史的谷仓里建一面人工岩壁,有空就可以玩。在他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岩棍”Toto。Toto头发已经花白,只要天气允许,他每天都在招呼人去攀岩,自己则纯义务地维护当地的路线,做路书,开发新的地点。
我们全身上下的装备都是François给凑齐的,他忙着给我们打保护,自己都没爬几次。这种发自内心的慷慨和热情,看来才是让他女朋友喜欢上的“香气”。
爸爸带着儿子女儿一起爬。小姑娘好棒!看起来也就五六岁,爸爸开路哥哥打保护。她爬到半路卡住了,说话带着哭腔,但没有放弃,最后在鼓励和提示下登了顶。
▲岩壁对面就是水,山里处处是风景
离开François家我们真正进入了利木赞山区的腹地。托沙发冲浪的福,我们住的地方又是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小村子,海拔800多。这个村子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其实并没有,因为时不时还来点雪!)只有7个人,我们一到就成了第8、9个。
接待我们的Eric是一名比利时的退伍老兵,年逾花甲,但还在玩沙发冲浪。他去过两次阿富汗,据说第二次的时候提心吊胆,每次离开营地都不知道能不能完整地回去。他是个猫奴和山羊奴,家里养了两只缅因猫,两只矮山羊,还和他的死党兼房东兼邻居Phillippe合养了五只鸡。
两个老头凑在一起话就不停。我们一边听Eric讲,一边看不懂英文的Phillippe眉飞色舞地插嘴,简直是在看戏。
▲利木赞牛们徜徉在草地上,这样的牛生比起工业化圈养要幸福得多
之前一直在盆地河谷平原地区,一进山茂密的森林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Eric第一天特地做了勃艮第红酒炖牛肉,第二天驱车20公里带我们去一处静寂无人的景点看瀑布,又招呼Philippe一起,给我们准备烧烤晚餐。
勃艮第牛肉通常要花两天时间才能做得入味,主人家的心意都在菜里了。
怎么吃樱桃萝卜?Eric传授的吃法叫“咸咸脆脆”,蘸点盐加黑胡椒直接吃,简单的调料衬托出生萝卜的鲜嫩爽口,我一人能吃一堆。
我们在Eric家的两天被科普了一些有意思的传统礼仪,比如老一代法国人随身带小刀,餐桌上也用它来吃饭,如果有人送刀要回赠一枚硬币,以刀再锋利也切不开硬币,寓意友谊长存。法国的刀具很出名,Laguiole(下图上)刀身有独特的曲线造型,标志是一只苍蝇,脑洞和设计很新奇特,另一个家喻户晓的牌子是Opinel(下图下)。
Eric送了我们俩每人各一把OPINEL,当然,我们回赠了硬币。Eric家的两只激萌的矮山羊,公的叫罗米欧,母的叫茱丽叶,Eric说罗米欧闻着像皮鞋,茱丽叶闻着像羊奶酪,刚开始两货见到生人不敢靠近,过了一天不怕我们了,靠了过来,果然闻起来像皮鞋和奶酪!
我之前见过昆虫旅馆(装着松果干树枝的小木盒子,给昆虫挡风遮雨用),Eric操心动物则到了新境界。冬天他在屋外木棍挂鸟食,是怕鸟们挨饿,春天摘掉,则是怕鸟们偷懒不自己觅食。
罗密欧好吃,茱丽叶好斗,刚找罗密欧打完架的茱丽叶在小憩。
▲这么多山羊手办也只有在山羊奴家才见得到
活体缅因猫男果然是巨人!红酒杯看起来比例都不对了。(不过后来见到缅因猫女,才知道男女差别很大,女生比男生小一半)
▲挂鸟食的棍上还有羊和猫掉的毛,可以给鸟们带回去做窝
朋友,在法语里是“copain”,co是一起,pain是面包,朋友,就是一起分享面包的人。在Eric家两天,他忙着招呼我们,忘记做面包,临行前我问他,家里还有面包吗?他摇摇头。当天是节日(5月8日二战胜利纪念日),面包店不开门。我们切了半截打算路上充饥的面包留给他。一向硬汉人设的老头,眼中突然有了温柔的光。
下一站是梅马克(Meymac)。这个市镇坐落在千牛山(Millevaches)自然保护区的东南角,是进入千牛山的门户。后来我们听说其实Millevaches原意不是“千牛”,因为vaches在古时是“裂缝”、“溪流”的意思,原指“千沟万壑”。如今很多“沟壑”都被截流成水库。
法国最大的人工湖Lac de Vassivière就在这一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骑了半天还在湖边上。小溪小河没见到,大雨倒给我们撞上了。我有一件夏季航海用的风衣,勉强能挡一些风雨,Øivind只有一件一次性塑料雨衣,硬撑了一个小时,两人浑身湿透,又碰上节日(法国节日花样不要太多,五月第一周就过两个节外加周末真是够够的),我们想玩完了,连个正经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温度早就是个位数,我们躲在一个车棚里,虽然不再淋雨,但四面透风,不一会人就冻僵了。但是转机总在最没有希望的时候出现。
我们一进门,就碰上一大帮穿着制服的“蓬皮野”(pompier,万能的法国救生员)在喝酒侃大山。其中一位猛男的笑声特别魔性,听半天都分辨不出男女。这个小镇居然有开着的酒吧,而且生意热火朝天。我们找了一个角落坐下。
雨一直下。我们等雨停等到又饿了起来。因为酒吧只有喝的,没有东西吃,我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问瘦瘦高高的酒保,能不能吃我们自己带的东西。没想到他立马回答:“可以啊,你们需要盘子吗?“转身就拿餐具去了。临走的时候,我们要请他喝杯酒。他说:“一小杯就好,我还在上班呢。”
旅途中,我们不时碰到这种小小的善意。虽然别人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我们意味重大。每每想起,都会心存感激。
▲终于等到雨停,路上氤氲朦胧,别有一番风韵
我们在梅马克的host Manon和她的室友及朋友们,都在千牛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分别负责能源、水资源、林木保护和旅游等方面。Manon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开着露营车带着一家环游欧洲,她今年25,已经去过三大洲。她家里隔三差五就有聚会,来的基本上是同事,整个保护区大概有二三十号跟她年纪相仿的工程师,我们两天就见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这个五月简直是冬天!大家挤在壁炉边取暖,聊吃什么可以暖和身体,我说吃过著名的瑞士烤奶酪Raclette,Manon一拍大腿,说:“那算啥,我们让你见识一下法式终极烤奶酪Tartiflette。”
正宗的Tartiflette要用来自Savoie省的Reblochon奶酪,上面有一个圆形小“水印”以示正品,包装上则有红黄两色的AOP认证标志。在法国,AOP或AOC标志代表受到认证或保护的某地特产,我们在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同类产品无法下手时,就靠这些标记来甄选。
Tartiflette传统做法是土豆、洋葱、熏猪五花肉丁,加奶油先煮熟,然后盖上奶酪烤至表皮焦黄。Manon吃素,为了让我们尝到传统风味,特地做了一个荤版,一个素版(用口蘑代替肉丁)。而我俩为了让这个晚上cheesy得更极致,特地做了一个覆盆子纽约芝士蛋糕,于是有了主菜烤奶酪、点心山羊奶酪、甜品奶酪蛋糕这样超级任性的搭配!
▲Savoie省的Reblochon奶酪,一个比我半张脸还大
▲还没出炉就已经香气四溢
Tartiflette分量大又热乎,一听有得吃,大家都想分一口,于是当晚又成了一个小小的聚会。
▲虽然赶时间烤得有点破相,但是味道还是对得起原材料
Manon家这只叫“谢尔盖”的女孩子跟我家咪咪长得一模一样,且脾气也是相当好。
▲临行前的告别(未完待续)
Øivind经验谈:在法国骑车,如何设计路线?
法国公路交通发达,道路选择多,实在是骑行者的福音!尽管如此,设计骑行路线,还是有技巧的。虽然谷歌地图有骑行线路导航,偶尔也会带出一些有意思的路段,但是它的大前提是尽量避免公路,拿各种小路七拼八凑,所以对长途骑行并不是太友好,尤其是公路车(戳这里看我们之前是怎么被谷歌地图带歪的)。我们总结出来,还是自己设计路线最靠谱!
▲典型的贯穿法国乡村地区的白色D路,干净整洁,人车罕见
法国的公路主要分四种:A字头 - 高速公路,禁止骑行;N字头 - 国道,基本上相当于高速公路,原则上可以骑行,但绝对不推荐;C字头 - 乡道,质量参差,大部分较窄且路面坑洼,有时是碎石路。D字头 - 省道,我们选择的主要道路,尤其是小一点的D路,路况良好又很寂静,谷歌地图上经常用白色标示。
法国公路的编号很清晰,确定选哪条路后,可以上ridewithgps.com网站,在“路线规划”页面把路线画出来,保存后导出到GPS设备即可。我们用的GPS是佳明Edge 520。想了解路线详情可戳:Strava Cyclist Profile | Zoe Zeng
图片:Binbin&Øivind
责任编辑:WINDY